close

荻坂山

 
 《合歡越嶺古道調查與整修研究報告》是太管處委託古道專家楊南郡先生所做的調查,其報告書分東段跟西段的報告分別出版,此摘要是東段的調查(含錐麓段),對合歡越嶺道的源由與人文歷史有完整概念的敘述。


以下是摘要:


P 7
根據文獻,太魯閣地區原有的部落間交通要道極多,且呈交織狀,其中路況最完善的是日據時代大正三年1915為征伐太魯閣部落所修築的「合歡越嶺道」主線,標準路寬1.5公尺以上,而其後為拑制山胞所修築的各警備道路,標準路寬亦在1公尺以上。

p14
昔日沿立霧溪主流及其各大支流兩岸,共有97個部落,約1600 戶,這些部落分為內太魯閣蕃與外太魯閣蕃,部落間往來頻繁,且時因獵區爭奪而發生戰爭。

…................................................

大正三年,動員陸軍與武裝警察共一萬名,大舉征討太魯閣蕃。

….......................................................................................................

昭和九年(民國二十三年),台灣總督府因為合歡越嶺路具有山岳美、溪谷美.....特撥.....,作為重新整修合歡越嶺道的經費,使合歡越成為大眾化的健行路線。

….....................................................................

昭和十年,合歡越嶺道全面整修完畢。此後十年到台灣光復之前,合歡越嶺道一直是熱門的健行路線。

…..........................................................................

民國45年..起開築的東西橫貫公路,大致沿古道而建,僅餘...一(錐麓古道 )...二天祥以西至畢祿神木止,暫稱「立霧溪掘鑿曲流古道」

…..................................................................................................................................
(6)錐麓大斷崖:錐麓山高1666公尺,其南麓有上下兩段峭壁,我們在公路上所見之錐麓斷崖為下段峭壁,這一大片峭壁平均標高900公尺,最高處為1100公尺,合歡越嶺古道約開鑿在750公尺等高線左右(最高點為海拔780公尺,緩緩下降),因此走在古道上,上可仰望200公尺的峭壁,下可俯瞰落差400餘公尺的峽谷,眼界之寬不言而喻,步道在斷崖警官駐在所附近,尚可仰望錐麓山上段峭壁,一樣雄峻峭拔


(7)大斷崖隧道內佛像:錐麓大斷崖步道之中點,有一隧道,壁上雕有地藏王菩薩佛像,造形優美,宜妥為保護,隧道口附近有一休息用平台,宜稍加整理,成為錐麓斷崖最佳展望台。

建議:斷崖步道及展望台應設安全設施,並有解說牌,說明此一步道當年由山胞以人工打鑿之過程與艱辛之狀。



(8)斷崖警官駐在所遺址:斷崖警官駐在所位在錐麓斷崖西緣的一個短稜上,步道通過斷崖後,在此進入森林區,短稜上有一獵寮,另有一道小獵徑沿稜陡下流芳橋附近,因路極危險,並沒有去嘗試行走。

古道主線上方有一紀念碑,碑文為「故花蓮港廳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步道在森林中緩降,由海拔750公尺降至海拔695公尺乾溪溝,此溪溝在遇雨時將有大水,宜在上建棧橋。

建議:錐麓斷崖後段道路狀況較差,宜加以修整,並設安全設施,斷崖警官駐在所原址可建休息站,作為走畢全程之中途站或是折返點。



(9)錐麓警官駐在所遺址:錐麓警官駐在所在九曲洞上方,海拔715公尺處,現仍存有上下兩層平台,原址密生五節芒,附近有水源,但需要新接通,如砍除芒草,可展望九曲洞一帶之「虎口線天」峽谷景觀。此地為全程中地勢較平緩處,由巴達岡到此,約需徒步5小時,清晨出發可在此吃午餐。午後再步行4小時,即可到達荖西溪畔。

建議:(一)錐麓警官駐在所原址宜建大型休息站,兼做山屋使用,以收容因天氣突變或天色太晚無法繼續行走者。

(二)錐麓斷崖步道宜採取單行方向,由布洛灣出發,止於慈母橋附近合流接待站,以免兩方向健行者在斷崖上擦身而過時造成危險,另一方面可在山月吊橋或巴達岡設管制站,對於太晚出發或裝備不夠的隊伍,勸阻其健行。



(10)荖西溪立霧溪合流展望台:此地為茂密的森林區,其中有一大片赤楊純林, 林相優美,棲息之島類極多,在合流點正上方凸角處,可俯瞰慈母橋一帶風景。

建議:在此處可建展望台,森林區內可設解說牌及賞鳥區、森林步道等。

「荖西」之山地語為「櫸木」,亦此地盛產櫸木。



(11)荖西溪大吊橋:錐麓斷崖古道的終點,銜接荖西溪大吊橋,吊橋原址在荖西溪距慈母橋約1.2公里處,橋下荖西溪溪水清澄,溪中多是巨大的純白大理石,與溪水深潭白藍相映景緻亦佳。目前吊橋完全崩毀,僅遺橋基於老西溪東岸,西岸則因台電施工道路而使古道包括橋基均無復存在。

建議:在吊橋原址重建一新吊橋,使錐麓斷崖古道的終點延伸至合流接待站,西岸台電施工道路目前有少許崩坍,稍事整修即可。



(12)合流警官駐在所遺址:合流警官駐在所位於荖西溪與立霧溪合流點西岸段丘上,地勢平闊,是合歡越嶺步道與海鼠山步道的交會點。昔日合流警官駐在所規模很大,當二次世界大戰時,合流曾為美軍戰俘營。目前其地被香菇寮佔用,並破壞部分遺跡。

建議:在合流原址建大型山莊或接待中心,供健行錐麓斷崖古道或海鼠山步道之隊伍住宿。當旅遊旺季時,亦可補天祥之不足。
 

 

肆、錐麓大斷崖古道 


 錐麓大斷崖位於立霧溪北岸,中橫流芳橋與靳珩橋之間,峭壁寬達1200公尺,高差600公尺,由於斷崖近於垂直壁立,行人由中橫向上仰望,幾乎不見天日,整面斷崖峭壁,由一個完整的大理石面構成,望之全無立足之地,是旅遊太魯閣峽谷最令人難忘的景觀之一。 


 在合歡越嶺道修築之前,峭壁上的小徑寬僅約一台尺,方能容足而已,當時山胞行徑此路段時「人人均捫壁蟹行,自始至終不敢交談」大正六年合歡越嶺道在此段的拓寬工程,亦曾遭到莫大的困擾,據合歡越之一書作者宮村堅彌所述:「由於開鑿錐麓山腰峭壁上的道路,非常艱辛而危險,自內地(按:指日本本國)招募來的工程人員均紛紛求去,最後竟至不剩一人,不得已,只好至鄰近村落強徵山胞壯丁,每人均用鐵索捆綁腰際,自斷崖頂懸垂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 


 由於大理石堅硬的特性,使得錐麓大斷崖古道的開鑿非常艱難,但也由於大理石堅硬不易風化的特性,使得錐麓大斷崖古道至今仍能保持極佳的路況,且因為大理石不含水的特性古道邊緣幾乎寸草不生,健行人俯瞰立霧溪時,視線毫無遮掩,更能充分體會出大斷崖的雄壯與大自然令人驚心動魄的力量。 


 路況概要:錐麓大斷崖古道自巴達岡起至合流慈母橋止,全長16.公里,其 


中錐麓大斷崖部份,古道修築在海拔750公尺至780公尺之間,平緩順暢、視野遼闊,是最精華的一段,其西段則大體沿海拔700公尺的高線修築,除了九曲洞上方一段因地質較脆弱,部分已坍毀外,其餘路況良好,在荖西溪立霧溪合流點附近,古道則穿越原生闊葉林緩緩下降,鳥類與小哺乳動物如飛鼠、獼猴頗多,合流點的突角並可眺望立霧、荖西兩溪峽谷,風景極佳。 


 水源:沿途原有巴達岡警官駐在所、斷崖警官駐在所、錐麓警官駐在所、其中巴達岡現有二戶山胞居住,水源充裕;斷崖駐在所現址上有新獵寮,根據判斷,附近當有水源;錐麓駐在所原址則茅草密生,在其上方有明顯水跡,可能是引自附近較大而固定之水源,因無人維護而僅剩涓滴。另外在九曲洞斷崖之前,山壁上亦有兩處流量小而固定之泉水,已做記號,將來只要設儲水槽即可。除此之外, 


沿途可能無其他水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c03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