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龍洞岩場──細肩帶比基尼


翻到很久以前熱血攀岩的紀錄──翻譯文章。也買了一些書,當然都是翻一翻而已,哈哈,po出來權做紀念。
序言作者很有名,好像是climbing早期的特約作者,也是猛人一個。


這個翻譯計畫並沒有完成.....大家不妨回憶一下以前的明星。

                                  捲毛





前言 1
感謝 5
本文 6
第一章 完美的墜落 6
第二章 早年 13
第三章 第一次接觸 23
第四章 約書亞樹 24
第五章 白風 25
第六章 約瑟米緹時代 26
第七章 Big-Wall Thrills 27
第八章 Adventures with Largo 28
第九章 From Vegas to Hollywood 29
第十章 Heading east 30
第十一章 Into the Arena 31
第十二章 Free the Nose 32
第十三章 Full Circle 33
前言
我第一次見到琳恩希爾是在1975年約書亞樹國公園(Joshua Tree National Monument)的垃圾桶岩(Trash Can Rock)。當時她載了頂俏皮的方程式賽車手便帽,身上穿著運動短褲比基尼式的上衣,看起來只有十二歲(事實上是十四歲)。那時她的大哥鮑伯和姐姐的未婚夫查克兩個人正不斷地從一個小岩塊上滑落,最後終於決定放棄了才不情不願地讓琳恩綁上了繩子,結果不到十五秒的時間裡,琳恩就躍上了那個岩塊。琳恩在上面,一副像是受封加冕成為了什麼異域女王的模樣,而男孩們似乎對她那有些招搖的興奮一點也不意外。這女孩會有前途的,我當時這麼想。
約莫三年後,一樣在約書亞樹,約翰巴克(John Bachar)(當時世界上最厲害的自由攀登者之一)和我努力地要翻上一個十呎高的抱石的天花板。早有風聲說就在一個禮拜之已經有法國人爬上去了,可是我們不相信,因為我們兩個人連個邊都還沒摸到。就在這時有人走過來了,正是琳恩希爾。她已經不再是個小女孩了。她微微笑著,然後開始攀登,才第一試就直上抱石頂。這會兒就算是長頸鹿從我們面前用前腳倒立走過我們也不會那麼驚訝。後來琳恩從抱石的後方下攀回到前面加入我們。她喊著“我手指好痛”,語氣裡聽不出有一絲矯作。我緊扣著鋒利的起手點,可是我的腳就是怎麼也沒辦法離開地面起攀;約翰也不行。不是沒認真試過,但我就是爬不上那鬼東西。
大概又過了一年後,琳恩和我一夥跟著理查哈理森要去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二十英哩外一處名叫紅岩(Red Rocks)的沙岩區爬一條新路線。琳恩著手開始第一個繩距,攀爬一個不見底的的煙囪,卡在煙囪裡上攀了60呎之後,再也擠不進去了,琳恩只好翻出來到右手邊陡峭的岩面上。大概在岩面又爬了不到一個身長的距離,突然一個岩點失效,她破空而落,在岩楔止住墜勢之前琳恩一直足足掉了有50呎,於是她就這麼頭上腳下地掛在僅僅離10呎的半空中。
「我的天啊!」理查大叫著「你還好吧?」
我整個人傻掉了什麼都說不出來。絕無儘有地,這是我們所見過最驚險的一記“籃外空心球”了。就差之那麼一點點,多摔個10呎她就變成崖邊的一具屍袋了。
結果只見她有點惱火地說「我沒事」,接著又直接回到煙囪上重來,又翻到岩面上時,她毫不遲疑地就直上到30呎上的小平台。
提及這些軼事是因為它們勾勒出一些特質,一些深深戳印在琳恩的性格中的特質:歡偷的、優秀卻不矯作、危急時的韌性及大無畏的勇氣。當然也就是這些特質引領著這隻只有五呎高百磅重(如果她聲稱比這個高大的話,千萬別相信她)的“蠻牛”邁向成功,在這項“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中稱霸。
總之以琳恩希爾的身材著眼,她曾經能和世界上最頂尖的男性攀岩者並駕齊軀(如果她想的話,現在也會是)也稱得上是一項奇蹟了。在很多路線上身材高大一點會比較吃香,比如拳頭寬的裂隙或是陡峭的大岩面上往往手腳點間距離拉得很遠。可是琳恩大概只到我胸膛高,而且我敢說她的手掌真的小到可以塞進胡桃核裡。但是在那些比較寬的裂隙和手腳點很少的岩面上,她就硬是有辦法抓到她自己的施力點。天知道她怎麼辦到的。再說到對琳恩這種身材有利的路線,特別是那些岩點小的或者是需要高度平衡感的,我們就更難望其項背了。
打從“小琳琳”綁上繩子的第一天起,旁邊就不斷地有人問起“這女孩到底是何方神聖啊?”我們一群大男生──而我又是裡頭最大男人的──只能閃邊啜泣,看著琳恩微風般輕拂過我們要脫了好幾層皮掉了好幾條命才能爬上去的路線。男性的雄風這樣讓一個女人踐踏蒙灰時,我們只能像狼群一樣在旁哀嚎。琳恩徹底地突破了性別的障礙,讓人不再有刻板印象。在初見時的震驚之後,埋在骨子裡常不自覺作祟的沙文主義頓時像熱鍋上的奶油融化得無影無蹤。少年十五二十時會單純地因為女孩子賞心悅目所以跟她一起爬岩;現在還希望和她一起爬則是因為跟著她什麼鬼路線都沒問題了。見鬼了?狀況這麼好,只要拐得到琳恩來一起爬,幹麼不利用她一下呢?事實上我們都拐過,而且好幾次!畢竟我們都想在經典路線的首攀上留名千古。
攀岩和其他的運動不一樣的是,攀岩者的動作就是侷限在岩石上。透過有共識的難度評等,除了偶爾地貌(比如手腳點)上的侵蝕斷裂外,大抵一條路線永遠會是一樣的。拿一條路線的今昔成績相比就可一目瞭然。琳恩所爬過的路線,其中很多條還是首攀,至今仍舊在任何人的“A級路線”上名列榜首呢。
她最厲害的地方在於那難得要命的“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這個專有名詞常被一般的大眾誤以為是“獨攀(free soloing)”,其實獨攀是連繩子都不用的。基本上,所謂的自由攀登指的是利用你身體的任何部位,如手、腳、小腿等,做向上爬升。而自由攀登路線就是指岩壁向上的路徑,通常路徑上都有一些顯著的特徵如裂隙、岩刃、一堆的手腳點或岩洞等等。在嚴峻的路線上就是連世界級的攀岩者也都偶有失蹄,墜落也就自然是家常便飯了。而繩子和器械的操作也就就是用來對墜落所做的安全防護。
當我們使用滑輪用來做上攀或者在墜落後利用滑輪吊著休息(標準慣例), 這就不叫自由攀登了,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輔助(aid)”攀登,意思就是運用器械做為“輔助”以對抗重力。在平滑的巨大岩面上,或者如約瑟米緹峽谷船長岩(El Capitan; Yosemite Valley)的懸岩絕壁上,找不到任何的手腳點或裂隙時,自由攀登者根本就沒有點可以抓,這時輔助攀登就常常是唯一可以上去的方法了。在這裡攀登的隊伍也許要花上一個禮拜才能爬上3000英尺的懸崖,利用岩釘和其他器械築構築危險而又緩慢地拾級攀上這座純花崗岩壁壘。這兩種方式,自由攀登和輔助攀登是全然不同的兩回事;就琳恩來說,她是兩樣都很出色。但琳恩卻是用自由攀登施展在幾個最偉大的攀爬上,讓她留名青史。
她第一次自由攀登是1993年在船長岩的鼻子路線,這是一條全世界最熱門的攀岩路線,雖然技術是日益地進步,但這條路線仍然是拔尖的標竿。對不是爬岩的人來說很難理解這條路線有多難;但內行的人都知道她曾經有多厲害──到今天她依舊很猛。就我所知,甚至在傳統受媒體左右的運動項目裡,很神奇地,也從來沒任何的專家權威拿同時期的優秀女性運動員和琳恩希爾相提並論。簡單說來,整個八零九零年代裡,不單單是只有我一個人覺得琳恩希爾應該會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女性運動員。而船長岩不就是鐵錚錚的例證嗎?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偉人”常常都是一些討厭鬼,比如拿破崙那一家子不就老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我們也知道所謂的豐功偉業常常可以歸因為好大喜功。但琳恩卻有別於這兩者。她可以跟幾乎任何人去爬任何路線,從沒把那足以自傲的優越當回事,這優越在她看來就好比見她施展輕功水上飄一樣虛幻。所以許多我們同時期的攀岩者都把琳恩當作很好的朋友,且共有著一份回憶見證這段友誼。
要不要提一提琳恩的謙遜與人道一面呢?我想就不用了,我相信關於這兩點在這本迷人的書裡俯拾皆是。但在結語裡,我倒要講講我之所以相信為什麼琳恩成就的不止是一個從蒙大拿州爬到馬逹加斯加的攀岩者而已。
不論翹處於任何領域都叫人由衷敬佩。但是,要突破性別刻板印象,擁抱與生俱來的恐懼(只要攀岩就一定要面對的),還要有眼光與魄力破除陳規另謀新徑,並與運動傷害、低報酬及對自我的懷疑不安等相搏鬥,逐步邁向康端坦途,最後才能達到這份成就;這時看似簡單的攀岩已然成為人類精神意志的勝利。出於選擇也好,受限於天賦條件也罷,我們多半只能成為跟隨者。偉大,在另一方面意謂著是一條通往未知不定的路程。而琳恩在這條路上邁步向前一如巨人。
我足遍世界並有幸和許多很特別的人一起共事過,有些名聞遐爾,有些籍籍無名。但我所知道的最大的小英雄就屬琳恩希爾,我們其他的人不過只是剛好拉著她的繩子而已。
──龍約翰
  加洲,威尼斯
  2001年8月

感謝
我開始著手記錄下我生活上的軼事超過十年之久了,但直到現在我都快四十歲了這本書才真正寫出來。書裡的故事描敍的絕對不是完整的攀岩運動史,更不是我全部的人生經歷。寫這本書的目的只是要分享一些影響我人生及對攀岩熱愛的經驗。我非常幸運地可以從心所欲地爬岩爬了二十六年,並成為全世界各地廣大的攀岩人口中的一員。我是從1970年代開始攀岩的,我的攀岩生涯剛好橋接了前一代偉大的開路先鋒和當今運動攀岩的好手。歷經這項運動的這麼大的改變,我發現不管我們是哪一個世代,不管我們從事的是哪一種型態的攀岩──從運動攀登、大岩壁攀登到高海拔遠征──我們共同擁有的是一股冒險犯難的精神,一顆好奇的心和一份與朋友一起倘佯山水間的熱愛。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c03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