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而po一篇不一樣的,史記引文有點長可以略過,沒看過有點可惜。

讀左傳跟史記.趙世家時看到這個故事,尤其是史記中記敘(文末附有原文)非常精彩而…有點突兀。從左傳到史記突然聯想到這故事莫非就是元劇「趙氏孤兒」的原型。


果然,「維基百科」:
趙氏孤兒,元朝的雜劇,作者為紀君祥,是為一部悲劇,內容取材自春秋時代的晉國的歷史事件─「下宮之難」。此劇描繪忠臣、義士、節婦、孝子,無不凜然如生;忠憤之氣,貫徹全篇。後來傳到法國,伏爾泰將其改編為五幕劇本(名: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1735年出版),是中國最早傳至歐洲的戲曲作品。


也就是中西交流每愛提及的一個例子。雖然以前從未了解這個故事在說什麼。

自己做的筆記,排比一下相關的年代:

1.事發於魯成公八年(周簡王三年,BC583)

《左傳》成公八年:
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于晉侯,曰:「原、屏將為亂,欒、郤為徵。」六月,晉討趙同、趙括。武從姬氏畜于公宮。以其田與祁奚。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祿。夫豈無辟王,賴前哲以免也。《周書》曰:『不敢侮鰥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2.左傳寫至魯哀公27年(周貞定王元年,BC468年)

3.漢武帝征和二年(BC91)
史記己成書。

4.元朝雜劇《趙氏孤兒》約完成於十四世紀

5.十八世紀,傳教士將《趙氏孤兒》譯本傳入歐洲。伏爾泰將其改編為五幕劇本(名: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1735年出版)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伏爾泰當時的歐洲籠罩著一股中國熱,異國情調的趣味不僅吸引了伏爾泰,更可引證中國的道德哲學攻擊天主教(伏爾泰認為宗教與戰爭是理性進化的兩個阻礙。)


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是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左傳沒記載這個動人的故事,二、乾隆在《通鑑輯覽》的批註對此事存疑是很有道理的(一些考據的論點比較乾就不提了)。


揣想比較可能的情形是: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司馬遷把一個很有趣的傳聞逸事寫進史記裡。


另外,史記趙世家裡頭記載趙盾所做的夢,就左傳與國語來看,當時重人文,鬼神夢的影嚮比較低。二來,記載的預言通常都是結論式的鑑誡或總結的結論以預言的方式加深讀者的印象(我的觀點)。


當然啦,元雜劇《趙氏孤兒》所展現的道德不等同於史記趙世家的記載,而左傳成公八年的記事…….影響中國哲學至深的孔子都還沒出生呢?



(原文)史記趙世家

靈公立十四年,益驕。趙盾驟諫,靈公弗聽。及食熊蹯,胹不熟,殺宰人,持其尸出,趙盾見之。靈公由此懼,欲殺盾。盾素仁愛人,嘗所食桑下餓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未出境,而趙穿弒靈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為成公。趙盾復反,任國政。君子譏盾「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討賊」,故太史書曰「趙盾弒其君」。晉景公〔一〕時而趙盾卒,謚為宣孟,子朔嗣。

趙朔,晉景公之三年,朔為晉將下軍救鄭,與楚莊王戰河上。朔娶晉成公姊為夫人。
晉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賈欲誅趙氏。〔一〕初,趙盾在時,夢見叔帶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絕而後好。趙史援占之,曰:「此夢甚惡,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孫,趙將世益衰。」屠岸賈者,始有寵於靈公,及至於景公而賈為司寇,將作難,乃治靈公之賊以致趙盾,遍告諸將曰:「盾雖不知,猶為賊首。以臣弒君,子孫在朝,何以懲罪?請誅之。」韓厥曰:「
靈公遇賊,趙盾在外,吾先君以為無罪,故不誅。今諸君將誅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誅。妄誅謂之亂。臣有大事而君不聞,是無君也。」屠岸賈不聽。韓厥告趙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朔死不恨。」韓厥許諾,稱疾不出。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趙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無何,而朔婦免身,生男。屠岸賈聞之,索於宮中。夫人置兒中,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已脫,程嬰謂公孫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復索之,柰何?」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彊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一〕匿山中。程嬰出,謬謂諸將軍曰:「嬰不肖,不能立趙孤。誰能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諸將皆喜,許之,發師隨程嬰攻公孫杵臼。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昔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縱不能立,而忍賣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可也。」諸將不許,遂殺杵臼與孤兒。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然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晉景公疾,卜之,大業之後不遂者為祟。景公問韓厥,厥知趙孤在,乃曰:「大業之後在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鳥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厲無道,而叔帶去周適晉,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嘗絕祀。今吾君獨滅趙宗,國人哀之,故見龜策。唯君圖之。」景公問:「趙尚有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於是景公乃與韓厥謀立趙孤兒,召而匿之宮中。諸將入問疾,景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孤。趙孤名曰武。諸將不得已,乃曰:「昔下宮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難!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請立趙後。今君有命,群臣之願也。」於是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遂反與程嬰、趙武攻屠岸賈,滅其族。復與趙武田邑如故。〔一〕

及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後。今趙武既立,為成人,復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趙武啼泣頓首固請,曰:「武願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嬰曰:「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遂自殺。趙武服齊衰三年,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c03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