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仔仔:「唐三藏都不會暈車,真好!」




這是一本翻成白話的「大唐西域記」,不用閱讀古文,可以很輕鬆地當做床上讀物把它K完。


同時,我花了一點的時間把法顯的《佛國記》也看了一遍,雖然相隔二百年,寫作的大綱上是相類似的。許多佛教故事、印度的軼事兩書都有記載。法顯的記載很簡略,而玄奘多記了一些,且顯然放入編輯的概念。


法顯在書未提到著作主旨;「…..道人既至留共冬齋。因講集之餘重問遊歷。其人恭順言輒依實。由是先所略者勸令詳載。顯復具敘始末。自云。顧尋所經不覺心動汗流。所以乘危履險不惜此形者。蓋是志有所存專其愚直。故投命於必死之地。以達萬一之冀。於是感歎。斯人以為古今罕有。自大教東流。未有忘身求法如顯之比。然後知誠之所感無窮否而不通。志之所將無功業而不成。成夫功業者。豈不由忘夫所重重夫所忘者哉。」


意思大概是說,周遭的人都想聽這一段遊歷異國的經歷,講得很煩,不如用寫得,寫詳細一點,讓大家看個過癮。而且很自豪是印度求經留學的第一人。


相對的「大唐西域記」就比較不是那麼單純。看序吧。我指的不是敬播與張說的序(兩篇很優美的駢文),而是內文的前言。


玄奘用佛教的世界觀做了世界的概說:「(前面提到世界有四地)….人主之地,南面為尊。方俗殊風,斯其大概。至於君臣上下之禮,憲章文軌之儀,人主之地,無以加也(指大唐)。清心釋累之訓,出離生死之教,象主之國,其理優矣。(指印度)」


這裡面隱含著玄奘的政治態度是順服的,而在宗教上他是有堅持與信念的,但兩者是可並行不衝突的。


話說貞觀元年,玄奘是沒有拿到護照就偷跑出玉門關的,回長安後,唐朝大力贊助譯經事業,不得不跟官府交際一下,說說在外所見的大唐盛德,所以「玄奘西域記」格局顯小,叫「大唐西域記」老闆才會開心。

於是序的第二段:「….玄奘輒隨遊至,舉其風土,雖未考方辯俗,信已越五踰三。含生之疇,咸被凱澤;能言之類,莫不稱功。越自天府,暨諸天竺,幽荒異俗,絕域殊邦,咸承正朔,俱霑聲教。贊武功之績,諷成口實;美文德之盛,鬱為稱首。詳觀載籍,所未嘗聞;緬惟圖牒,誠無與二。不有所敘,何記化洽?今據聞見,於是載述。」

不能說他畫唬爛,但大師文章就是做的好。


所以書是有心編輯的。其內容是1.簡略的各地風土民情及道里計,2.教化之用的佛教故事(大篇幅),3.略記各地宗教概況與佛教部派的情況。4.大唐的盛德,篇幅稀少,但畫龍點睛,老闆開心最重要。



商周這一版地圖做得還不錯,也配了很多圖片,書是變有趣了,但幾乎一半的圖片配得不知所云。


總之想看原典,又不想看古文的不錯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c03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