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lean face right side 11a於龍洞 第一洞外


造成難度失真(訂不準)的一些原因

 

 

一、受限於攀登者過去的經驗

    

 

如果一個攀岩者過去沒有爬過5.12個路線,即使他爬得再好,他也決對不會制定出超出5.12以上的難度,所以他們所訂的難度常常是被低估的(保守的)。這種情況常發生在一些較有歷史的岩場,國內一些早期開發的岩場如大砲岩、麗陽、壽山…等,路線的難度都有訂的偏低的現象。(註:麗陽、壽山的路線難度後來都經過修正過。)

 

 例如:壽山岩場有一條路線叫作"蛹夢"十多年前梁明輝教練首攀訂難度為5.9,由於當時壽山岩場最難的路線是"越嶺獵狐"[5.10c](有其它更難的但只算是抱石問題),而當時國內最難的路線也只有5.12(其實上是TopRope)。最近(2003/5/25)阿勇來高雄爬過"蛹夢"後,認為它"蛹夢是一條5.11的路線,或許阿勇是正確的,因為"蛹夢"的起攀是一個抱石問題,也有些身高上的限制,對於個子不高的人(尤其是女孩子)。

 

 

所以一些新與的岩場往往難度訂得比較高(或者說比較接近於運動攀登的形態),例如泰國喀比。

 

 

二,受限於過去的攀登技巧

    

 

若一個攀登者缺乏某些特定的攀爬技巧的話(例如裂隙),那麼他在爬這種地形時會覺得比較難。所以通常到漠生岩場攀爬時很有可能覺得別人的岩場比較難,這也是攀岩者最好能夠到各地攀登旅行的原因。

    

 

因為岩壁的各種條件不儘相同,所以每個地區的難度可能都不太一樣,例如:同樣是難度5.10的路線在約瑟米提(Yosemite)爬的感覺可能就和在台灣爬的感覺完全不同。

    

 

如果某個地區的攀岩者沒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攀岩旅行,也沒有外地的攀岩者前來交流。那麼該地區的路線難度就很容易有失真的問題。另外,每個地區的岩壁形態、岩質、路線的長度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同樣是5.10的路線可能每一個地方都有所不同。

 

 

、難度的錯覺

 

例子一

 

如果你在一條路線或是抱石問題上奮戰很久,不久之後你就會失去對難度的感覺了。

 

因為你已經嘗試很多次了,你對於每一個點、每一個動作都瞭若指掌、你已經知到道該用什麼心情與體力來面對這條路線。你的身體也已經完全的配合這條路線的風格,即使是細膩的膝蓋、腳踝的扭轉都能控制的很完美。隨著你愈爬愈多次,你會覺得這條路線愈來愈簡單,而忘記你第一次RedPoint上這條路線時那種感覺了!

 

例子二

    

如果有一個人爬上58c+的路線,平均只花上5~10次的嘗試,之後他嘗試另一條project卻花了三個禮拜但後來終於完攀了,雖然完攀後並不覺得比以前的8c+難多少,但他想以前爬8c+只用了5~10次,爬這條卻花了三週...所以這條路線可能有8c+/9a....

 但是若是這個人以前爬8c+時也花上三週的時間的話那他該如何去比較?

 

你不能以你所花的時間或嘗試的次數來判定路線的難度,你說是嗎?

 

 

例子三

    

另外,當你攀爬一條路線並非在你的極限時,即使你犯了一些小錯誤雖仍能完攀,但這些小錯誤無疑地將使你感覺這條路線感覺更難。

 

 

例子四

    

另一個例子是,油雞黑拉雅馬(Yuji Hirayamas ) on sight 一條 Mortal    Combat路線,這是一條典型的耐力路線,在法國的Jurassic國家公園。 這條路線是由Axel  Franco所開出的,由於Axel  Franco並非是那種很強壯的攀岩者,原本的難度是訂為8c/c+.,經過了大家幾次重爬(repeats)後,難度公訂為8c

    

油雞(Yuji)覺得這條路線比他以前所爬過的8c都還要簡單,感覺比較像是8b+。油雞當然會覺得這條比8c簡單,若非如此他也就不會成功地On-Sight完攀了,最有可能使油雞可以成功On-Sight的原因是Mortal combat這條路線簡直就是像為油雞量身訂作的一般。但這並不表示油雞覺得8b+Mortal     combat這條路線正確的難度,因為若正確的難度是8b+的話則表示一定會有其它人認為只有8b。但由Franco原本訂為8c/c+來看,Mortal   combat應不止只有8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c03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