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這是刊載在孤獨星球 35期的草稿 ,與雜誌的文章內容會略有不同。圖片為james用萊卡底片機拍的,構圖非典型能高越的常見景象
............................................................................................................
旅行不但在空間進行,同時也是時間與社會結構的轉變。任何印象,只有同時與此三個座標連繫起來才顯出意義。
──摘自《憂鬱的熱帶》claude levi-strauss
雲海保線所見馬海濮富士山
文/黃建益
許多人誤解登山是種體能活動,事實上登山的動機蘊釀往往是來自閱讀或心靈的感動,可能來自一張風景照或一個故事。在充分計畫後,
完成行程的關鍵往往是心理狀態願不願意屈服於疲累,但一致的結論通常會像誤入桃花源的捕魚人一樣:樂而忘返。
台灣山岳的探索比較像是一種拼圖式的歸納:行前讀資料,走這山看那山。下次是走那山看這山,透過「登山──閱讀─登山」把台灣高
山的人文、地理與歷史在腦海裡串起來。而歸納之後呢?誠如Claude Levi-Strauss在《憂鬱的熱帶》裡頭的一段話:「旅行不但在空間進
行,同時也是時間與社會結構的轉變。任何印象,只有同時與此三個座標連繫起來才顯出意義。」此次的能高越嶺道踏查就是在閱讀〈能高
越嶺道 穿越時空之旅〉之後所觸動而成行的。
能高越嶺道大致上是在賽德克族的獵徑系統上所建立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中的許多場景,便是發生在它的沿線。霧社事件結束之後,日
本人為了加強「理蕃」與聯絡台灣東西部,便開鑿了能高越嶺道,並在重要據點設置駐在所。國民政府來台後,為了將東部剩餘電力送至西部,
於是進一步擴建古道,沿路架設巨型鐵塔,由於台電會維持這條保線路的暢通,因此利用能高越嶺道做山岳健行就成了台灣山岳的入門路線。很
多資料上都提到早年AIT的官員甫到台灣就職,一定會先打聽能高越嶺道的行程,事實上AIT每年都會辦能高越嶺道的健行活動,直到中美斷交後。
因此能高越嶺道早年已是蜚聲國際了。
日據時代的能高越嶺道西起南投霧社,東至花蓮南華(舊稱初音)車站,全長82公里。後來台電開發東段木瓜溪水力發電計畫,破壞了部分東段
步道,再加上五甲崩山不斷崩塌,現今的能高越嶺道僅剩屯原到五甲崩山前的27公里仍保有日據時道路的特色。本路線越嶺點的北部有險峻的中
央山脈奇萊連峰,南則是以柔美的綠色短箭竹草坡聞名的高山縱走路線「能高──安東軍山稜線」,沿線高山湖泊宛如鑲嵌在綠草原中藍寶石,
晴空下湖面反映著向源侵蝕的崩塌山頭(光頭山,百岳之一) ,柔美宛約的情致下透著一絲慘酷的猙獰,是台灣高山步道的熱門路線之一。不過,
現在的能高越嶺道並不是最早的越嶺道,在今日路線東段,更北側的一道稜線上還另有一條舊道,距離較短,但因越嶺點較高,冬季積雪難以通
行,故被廢棄。舊道據說還有三個駐在所遺跡,也是我一直想去一探究竟的。
應該是尾上山的崩壁
意義上的行程從台北出發的清晨就開始了,沿北二高南下接國道六號,三個半小時即抵達埔里。從埔里沿著眉溪上行一馬平川,路開始陡上後不久即
見到舊時的人止關,氣勢與昔日無異。所謂的「人止關」是舊時漢人止於此的意思,是個兩邊絕壁夾峙的峽谷所形成的天然關口,可惜車道狹小無法
下車看個仔細。再經過數個髮夾彎爬昇高度,上到合歡山往西邊綿延的稜線上,就是霧社了。
霧社,並非賽德克舊有的部落地,但日據時代的幾條隘勇線交會於此,故著力建設成一機關要地,頗具規模。當時的一份觀光指南將其比為日本的溫泉
勝地箱根,可惜的是現在已看不到傳說中的風雅景致。霧社同時是舊時合歡越嶺道的起點,一份昭和 17 年,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編的『台灣鐵道旅行案
內』收錄全盛期的「合歡越行程表」:
第一天:台北--台中--霧社
第二天:霧社--見晴--追分--櫻峰--合歡山
第三天:合歡山--合歡主山頂--石門--州界--北合歡山
第四天:關原--畢祿--卡拉寶--西拉歐卡
第五天:西拉歐卡--見晴--古白楊--西奇良--他比多--深水溫泉--他比多
第六天:他比多--太魯閣峽口--花蓮
表中第二天「見晴」即是清境。見晴這種日式地名習見於山區展望好的肩狀稜上,天氣晴朗的時候,從清境往東看,可以清楚辨識出山形尖聳如箭簇的
能高山,眼尖的人甚至可以隱約看到位於能高山山麓鞍部、著名的光被八表石柱。鞍部左側的稜線即是能高越嶺古道西段的所在,右側從能高山迤邐而
來的山麓即是盧山溫泉,莫那魯道所屬的馬赫坡社就位於此。
行程中第五天的他比多跟深水溫泉是今日的天祥和文山溫泉。這條越嶺道的景觀比現在的中橫更讓人震憾,著名的錐麓古道即是其中的一小段。合歡越嶺
古道是另一則傳奇與探險的行程,在此先打住。
今日的能高越嶺道沿途還有許多駐在所遺址,自然是我們這些古道控所追逐的目標。一堵駁坎、一片頹垣或地基、有時甚至僅是一塊解說牌,都可以撫慰
古道迷的心靈。這是為什麼這條路我已走過不下七八次,仍深深被它吸引。
天池山屋
能高越嶺道西段大致上是沿著稜線的山腰緩緩上坡,通常第一天的行程會安排從屯原登山口到天池山莊宿營,大到上路徑要腰繞四個山谷,全長13公里,步
行時間約9小時。屯原登山口海拔1986公尺,從此下車整裝開始步行。一開始先經過一座吊橋,路寬與坡度都是日式警備道的規制──必需能夠推動山砲。
但路底是新刨過的,一些沿途的崩塌處架起了棧橋,大致上非常平坦好走很方便剛出發後的熱身。
走不久路基平穩後,隨即看到第一個顯著地標高壓電塔,如今立了個解說牌「富士見駐在所遺址」,富士見顧名思義是前方有顆馬海僕(也就是馬赫坡)
富士山,山形極似富士山。霧社事件中著名的戰場馬赫坡岩窟即在此山的山腰。
從屯原登山口步行到雲海保線所(海拔2386公尺) 約三個小時,走著走著看到福雲宮時離午餐地點雲海保線所(舊尾上駐在所)就不遠啦。保線所的廣場很
大,冬季點綴著兩棵怒放的山櫻花。晴天時可展望能高山與能高山前狀似牛角的卡賀爾山。雲海保線所就在稜線上,從此出發到天池山莊還有有8.5公里,步
程約三個半小時。
離開雲海保線所後不久,會遇到一個較大的崩塌處。由於天池山莊正在整建,為了讓工程車輛順利進出,林務局會盡可能維持此段暢通,建議欲前往的山友出
發前先詢問路況。這個大崩塌處也是林相的分界,前面的路段處在中級山之中,路徑上常會散落著?斗科的栓皮櫟青岡櫟之類的果實。通常第一道冷鋒過後,
沿途的闊葉木即染上楓采,秋末冬初的能高越嶺道西段也是著名的賞楓路線。
而崩塌路段後則是景致優美的高山冷杉林。最後這個路段吊橋處處,登山客一定會在此休息,與三疊的能高瀑布拍照,之後就到了天池山莊。
天池山莊海拔2860公尺,大致位於南華山的西北側山麓稜線上,高度上距南華山不遠,因此展望極佳,往西側的180度視角沒有阻礙,白天可近觀能高山,晚上
則是是極佳的觀星所在。天池山莊的前身在日據時代名氣響亮,招待過不少高官的能高御殿所在地。最近在改建中的天池山莊將有三層樓高,可說是五星級山屋吧。
第二天的行程一般都是天未亮到越嶺點的光被八表碑看日出,然後向北走中央山脈主稜攻南華山,下抵天池再攻奇萊主山南峰,再回到天池山莊的o型路線。也可以
往東沿越嶺道一路走到花蓮,這條現在也是熱門的登山單車路線。不過我這次的計畫是天一亮先上天池,再向北先上天池,再沿著平整的山腰路到更北的奇萊裡山尋
找舊能高越嶺道的下切點,以及尋訪奇萊主山南峰前的方型屋址遺跡。
從奇萊主山越過著名的卡羅樓斷崖後的這段山腰路十分平整寬廣,我以前造訪時就很懷疑這段路極似日式古道的規制,如今終於有學者解答了這個疑惑。而奇萊主山
南峰的建築遺址,原本應是作為砲台,目的是瞰制濁水溪流域的賽德克族霧社群以及更上游的道澤群與托洛庫群,它與立鷹(清境附近)三角峰的砲台形成一個合圍的
有利軍事嚇阻形勢。
第二天晚上我們紮營在奇萊主山南峰登山口,這裡是三疊能高瀑布塔羅灣溪的最上源,避風有水距天池不遠。裹著睡袋沈睡之際,卻叭叭地的一陣急雨打在帳蓬上,
秋季的高山氣溫頓時驟降到寒冷的二度,一股寒意直從地底與帳蓬兩側竄進身體裡,我打了一陣冷顫。急雨驟歇,緊接而來的是呼嘯的寒風,聽來宛如一路上在比對的
霧社事件裡戰死沙場的冤魂淒厲的呼號,還來不及分清楚是日語還是賽德克語,趕緊蒙頭大睡。
隔天清晨,顧不得滿是露水的帳蓬,急急打包下山。下到天池山莊時,太陽的金光閃亮亮地打在南華山的天際線上,但陰影下的天池山莊仍是得拉上領子包著頭的寒冷
。晴空下的能高越嶺道顯得舒適怡人。猛一回頭,層狀雲在越嶺點的鞍部自東向西地流瀉而下,美則美矣,我心中盤算著該找誰一起去走能高越嶺道舊路的東段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