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抽空回去參與學校社團在軍艦岩的垂降活動, 不意走來一個
中年男子,淡淡地說起軍艦岩之於以前攀岩的種種,不知怎地
心血來潮問了他的大名:「張文溪」。而我竟也鬼使神差地記
得這名字。就用「野外」雜誌開頭,聊起他開發龍洞岩場,以
及攀登雷霆岩、穹岩的嘗試。




軍艦岩




回家查了一下資料,覺得有些資料蠻有趣的,就稍為整理了一
下。


據當天的描述,龍洞岩場是他發現的,並做了一些試攀。果然
在他的部落格「雪原上的春天」有一篇原載於「野外雜誌」的
文章。圖文並茂,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
http://himalayata.blogspot.com/


這些早期技術攀登的開拓者,都有著一股閑雅的氣質。


在另一個部落格「探險心靈」中,果真是散發著心靈探索的知性
氣味。我自己很愛這個調調。誠如這個部落格的副標「登山的經
歷, 閱讀自然探險文學的心情, 翻譯一些經典, 與大家分享.」他
翻譯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文章,從這些編譯中,不難感受張先生的
知性的氣質。


推薦其中一篇「道格.史考特 - 偉大的倖存著」
http://smjh-mindexplore.blogspot.com/search?updated-min=2009-01-01T00%3A00%3A00%2B08%3A00&updated-max=2010-01-01T00%3A00%3A00%2B08%3A00&max-results=1



宜蘭的yoy舉辦一場「專題:喜馬拉雅青春的賭注 – 張文溪與安
拿普娜的對話」


很偷懶地直接引用yoy文案:

世界第十高峰 -安拿普娜峰 (Mt. Annapurna,8,091m) 在喜馬拉雅登山
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1950年法國遠征隊在季風來臨前夕驚險的登上了
安拿普娜峰創下了人類首登八千公尺巨峰的紀錄。20年後英國遠征隊攀
登了安拿普娜峰南壁,揭開了喜馬拉雅大岩壁攀登的序幕。

「1981年春季,青年登山家張文溪率領一支小型遠征隊,由尼泊爾中部
一處低地村莊出發,沿馬斯央迪河上溯,深入喜馬拉雅山脈北方的荒漠
地區。一行以馬娜部落為基地攀登了祖魯西峰(Mt. Chulu West,6,583m)
,回程越過Thorung-La鞍部,探訪木基納特古城,途經地球上最深邃的
卡力康達基河谷返回波卡拉,完成了環繞安拿普娜山群 一周精采的活動
。」

回想當年,冒險前進喜馬拉雅登山,得放下工作承受嚴酷的經濟考驗,
也要面對家庭與社會無以名狀的壓力,每個遠征隊員出發前都得簽下生
死狀。這些傢伙到底是什麼動機,讓他們義無反顧的以青春與生命做為
賭注投向喜馬拉雅的懷抱呢?

講師:張文溪

張文溪先生精研喜馬拉雅的山岳地理環境與歷史,他曾經編撰「世界名
山全集」 - 戶外生活雜誌出版,至今仍是華文世界中的經典之作。近
年來張文溪先生重拾舊愛,以一根畫筆畫遍寶島的山陬水湄,作品詳見
:「素寫台灣」- http://sketchtaiwan-uenxic.blogspot.com/。
1969年與簡正德、黃一元在野外雜誌社開辦爬岩訓練班,推廣現代登山
技術,並且參與早期岩場的開拓,包含:穹岩、針岩、雷霆岩、龍洞等。
1979年起開辦玉山冬訓營,是推動台灣海外遠征活動主要的旗手之ㄧ。



另外,我查到了「台灣海外高峰攀登活動一覽表」也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alpineclub.org.tw/tier/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081213&Rcg=100101225.0


另外一位赫赫有名的事蹟,台灣第一位上麥肯尼峰的先行者,推薦一看。
我的故事──簡正德
http://dreamer1947.blogspot.com/search/label/1974%20Mt%20McKinley%20Expedition%20-%20%E9%BA%A5%E5%B3%B0%E9%81%A0%E5%BE%81%E6%97%A5%E8%A8%98



如果台灣攀登者是一個集合的結構的話,我覺得了解這些技術攀登先行者
的故事,是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climbing」不也常有類似K2五十
周年的專題嗎?


當初從無到有的霹靂,...向先行者「致敬」。



最後有一個題外話,忘了是「野外」還是「戶外」雜誌,是以手冊的開本型
式發型的,今天看起來非常實用而有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c03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